如何使用戲劇教學法


I. 戲劇及角色扮演法引言

非正式的戲劇及角色扮演法是用以促進想像力的良好方法。它可用來激發創意的思考及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

A. 非正式戲劇的定義

非正式戲劇一詞含有輕鬆、自然隨興的意義。劇本可有可無。在戲劇化的互動環境中,參與者藉著動作、言語及情緒表現來表達自己。縱使有布景,也盡量少用;道具也不須多用。非正式戲劇是一種使人們因著探索事情的本質及意義,而更熱切的投入學習過程的教學方法。個人的行為及反應均豐富了學習的經驗。

B. 角色扮演的定義

角色扮演是一種特別形態的戲劇法,通常是指著用來分析學習團體感興趣的真實生活情況的短劇。在短劇中,部份學生扮演指定角色,其他人觀察,最後一起討論結果。角色扮演的主要目的在於促使學習團體能更真實感受到問題、事件及某些情況,藉此幫助學生了解及面對問題。

在學習過程中,非正式戲劇及角色扮演常有重疊的地方。使用戲劇作為教學方法時,必須配合其他的教學方法,如故事講述、團體討論及開放式故事敘述等等。

II. 戲劇的運用

A. 使用戲劇的價值

戲劇能夠非常有效的幫助人們嘗試解決在實際生活中遇見的問題。

戲劇可用來豐富崇拜的經驗。

戲劇可用來激發思想。

戲劇可啟發對所扮演人物的品性以及人格的了解。

戲劇可用來助益教會佈道事工。

B. 有效使用戲劇的原則

對沒有演戲經驗的要有耐性;教會中對戲劇法懷有成見的成年人,要以耐心相待;在使用戲劇作為教學方法時,須要抱著耐心等待教學結果。

須要非常留心選擇戲劇。確定所選戲劇對該年齡層的學生不會太難,而且確定這戲劇可以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正確的傳遞教學內容。

選擇一位足以指引劇情發展的導演。如果你自己是導演,可研讀相關書籍以幫助你有效的導演戲劇。

其他原則

依學生的經驗發展劇情。

一次限制一個戲劇單元。

使用各樣的感官經驗去體會人們的感受及反應。

III. 角色扮演的運用

A. 角色扮演的目標

1.      激發討論

2.      鬆懈情緒

3.      面對真實問題

4.      訓練領導技巧

B. 角色扮演的長處

1.      藉著歷史及聖經的角色扮演,可以活現以前的人物,而他們的問題也看起來比較真實。

2.      扮演者通常能認同所扮演的角色,也可以學習從不同角度,觀察一個特定的情境。

3.      藉著學習別人的感受,扮演者體會的靈敏度更加提升。

4.      在學習小組中,曾有過類似困難、經驗或擁有能力的人,可以幫助在正遭遇困難的學生。

5.      角色扮演頗具彈性,劇情可依團體關心的問題適時修改。

6.      在團體開始一項研討時,角色扮演可以作為有效的問題探測工具。

7.      角色扮演可以導引班級討論他們在傳統教學方法中,無法常態表達的態度。

8.      角色扮演者由於本身的參與,而易於牢記教學內容。

9.      角色扮演中,學生可實驗各樣嶄新、不同的經驗,而不須承受真實生活中發生類似經驗時的痛苦。

C. 角色扮演的短處

1.      沒有經驗的老師常無法有效控制場面,所以新老師避免使用角色扮演法。

2.      老師必須熟悉教學主題及方法。

3.      老師可能會不夠靈巧,缺乏創意。

4.      角色扮演中,老師面對學生無法預知的情緒反應,可能會有危險。

5.      角色扮演時,若指定一位不受歡迎的學生扮演某個角色,可能會惹人反感。

6.      缺乏指導的班級可能會陷入懶散、無益的討論。如果缺乏合適教導,接續角色扮演的討論可能只會產生膚淺的結論或岐見而已。

7.      角色扮演中,有些人容易笑而且無法拋開自我意識。

8.      這些人不易認同所擔任的角色。各年齡層的人都可能會害羞及猶疑不定。

D. 角色扮演的運用原則

1.      老師首先說明角色扮演中的基本情境,包括:角色、背景、事件或問題,是記載於聖經或是一般文學。

2.      角色扮演如果是由班級中一小組人演出,則扮演者可以是自願者擔任所選角色。為避免蹉跎浪費時間,低年級兒童不須由他們自願或選擇角色。

3.      對扮演者必須簡要說明每個人的角色。尤其是會令人驚訝的情節,須要對觀眾及其他扮演者說明。

4.      扮演的人數須要限制,以免造成困惑。

5.      可能的話,提供開放性的結局,讓扮演者自己找尋解決之道。

6.      在角色扮演一個較複雜的問題時,老師可以插入劇情,稍做解釋。

7.      角色扮演結束後,觀眾要評估戲劇的結論,討論情緒表現、真相的顯示,以及可能的影響。

E. 角色扮演的例子

1.      聖經真理如耶穌接受宗教以及政治的審判的事件均可作為角色扮演的題材。

2.      可角色扮演學生如何帶領朋友相信耶穌。

3.      班級可討論這次探訪的結果。

4.      牧師可使用角色扮演處理青少年問題,提供青少年從兩個角度觀察事情。

5.      教學中使用角色扮演,可用來扮演有效及不良的教學方法。

6.      正確或錯誤的崇拜招待、領唱或其他事奉,均可藉著角色扮演訓練教導。

7.      也可藉著角色扮演有效的教導探訪的過程

F. 不同年齡層使用角色扮演

1. 初小級

因為初小級學生的思考較直接、簡單,老師須要選擇具體而非較富象徵意義的題材。

須要容易瞭解。

因為學生的注意力較短(約為廿分鐘),角色扮演必須簡短有趣。

因為學生在乎班級的接納,所以越多人扮演越好。

2. 中小級

學生喜歡做事情,角色扮演可提供他表演的機會。

學生喜歡真實故事,角色扮演內容可以歷史事件為題材。

學生正逢英雄崇拜階段,讓他擔任他易於認同的英雄人物。

學生還不太明白象徵的意義,角色扮演的內容必須明確。

3. 少年

他開始對別人以及他人的意見感覺興趣,因此,角色扮演在這年齡層很合適。

他開始能抓住象徵的意義,所以劇情可稍抽象。

他對道德也覺得有意義,角色扮演可探討道德事件。

4. 青年

他開始面對反基督教的觀點,角色扮演可裝備他們面對這類問題。

他開始產生岐見,角色扮演可以幫助他從另一個文化、信仰,看看別人的意見。

5. 成年人

對成年人而言,角色扮演是一個啟開新學習領域的良好起動器,它可以除去成年人大量壓抑的情感。

當使用角色扮演作為教學技巧時,成年人可能因為本身強大的自我意識以及難於認同,而覺得被出賣。

HOME